县卫生健康系统奋力谱写中医药传承 创新发展新篇章 |
|
|
|
近年来,县卫生健康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、省、市、县有关中医药工作决策部署,始终按照“1251”的工作思路,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,牢牢把握政策机遇,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,奋力谱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。 一、创建引领 ,推进中医药事业稳步提升。一是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效显著。以创建为总抓手,融合交流学习、查短板、补弱项全面推进中医药工作稳步提升。全面宣传动员、组织实施创建工作,在创建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拓展创建成果,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。二是推进县中医院提档升级。不断加强县中医院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,在县中医院打造“国医馆”,由中医药文化展示区、名中医工作室、中医科室等部分组成。积极推进“中医专家联盟”和“中医专科联盟”建设,县中医院与省内外三甲医院建成针灸推拿、心血管疾病等专科联盟23个,与市内中医医院建成心脑病、脾胃病、针灸推拿3个专科联盟。三是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。成立县中医院医共体,形成了县中医院医共体总院和11个医共体分院的架构,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学术交流,不断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,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。县中医院围绕医共体下乡达156人次,服务群众达2985人次;开展“万名医护下基层”“千医巡诊强基层”活动,选派医共体总院61名专家到医共体分院出诊带教,并开展相关培训及上下转诊工作。 二、优化布局,构建中医药特色优势新局面。一是坚持强龙头。县中医院凸显中医药特色,并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。规范设置科室,健全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,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。各临床科室均设有中医综合治疗室,目前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共有61种。每月派出医护人员50余人下沉各医共体分院,采取义诊、教学查房、培训巡讲”等多种形式,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。二是坚持壮枢纽。成立县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,通过组织培训、下沉指导,进一步提升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服务能力水平。22个乡镇卫生院均规范设置中医馆(中医科)并开展中医药服务,打造岷阳、秦许、岷山、西江、梅川等5个卫生院“旗舰中医馆”,通过发挥旗舰中医馆的示范带动作用,不断促进全县基层中医馆能力建设。三是坚持固网底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全部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,达到全覆盖,建成52所村级“中医阁”;依托县中医院建成的县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,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。 三、强化保障,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。一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。强化柔性引才,邀请武权生等名中医来岷开展巡诊坐诊服务,指导中医药工作。2024年度开展赴外引进人才1次,共引进卫生健康人才12人,其中引进中医类医师2人。二是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。完成第四批五级中医师承教育结业考核验收10人,申报第五批五级中医师承教育指导老师6人,继承人12人,对带教老师和继承人的跟师学习情况持续跟进,定期开展考核检查,确保学习任务顺利完成。三是发挥“名医”效应。发挥全县省级名中医、省基层名中医、市名中医、市乡村名中医作用,设置专家门诊,开展师承教育,并建成“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”和“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”各1个,大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。 四、高位推进,抓实中医药项目建设任务。一是积极争取建强中医科室。积极争取岷县中医院“两专科一中心”和西江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,省级财政配套岷县中医院资金200万元,西江卫生院资金20万元。目前,县中医院已完成针灸科和急诊科电脑恒温蜡疗仪、中医智能脉象仪、中医透析仪等相关设备购置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教室升级改造。西江卫生院已完成中医馆升级改造,全面投入使用。二是开展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。坚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,突出县中医医院的“龙头”引领带动作用,大力推进县中医院提档升级,加快推进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,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,不断丰富中医服务内涵,切实提升服务能力。完成了市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评审验收,岷县中医院治未病科、妇科两个科被命名为“定西市中医特色优势专科”。 五、传承创新,开展中医药科研创新行动 。一是推动中药院内制剂研发。高度重视院内制剂研发工作,定期调度并加强安排部署。截至目前,县中医院购进使用杜仲腰痛丸、湿疹膏、水蛭疏通丸等院内制剂13种,县中医院与第三方公司签订院内制剂“丹蛭活血颗粒”研发协议,积极推进院内制剂研发工作。二是推动特色疗法收集整理。在健康岷县、爱岷县等客户端发布征集通告,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,宣传中医药特色优势,倡导年老中医主动献方献技,鼓励在职医生积极总结、安排热爱中医人员规范整理,发现一批确有实效的中医药名方、偏方、验方、秘方和特色疗法,共同促进全县中医药传承发展。目前已收集259个献方。三是推动治未病研究室建设。县中医院申报的治未病研究室及组建科技创新团队事项,已顺利通过定西市中医药研究院审定,对研究室职责及管理制度不断进行修订完善,持续开展有关中医药基础理论、新技术、新理论的研究,2024年新增1项中医特色疗法(排瘀疗法),治未病科积极开展体质辨识、健康教育、养生保健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,年服务量达2万余人次。 |
|
[ 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 ] 分享到: |